柳园二号崩盘复盘:3000万血本无归,币圈神话的幻灭
在加密货币这片热土上,暴富神话与血亏惨剧总是如影随形。2025年初,币圈掀起一场轩然大波:柳园二号基金,曾经被寄予“三倍收益”厚望的期权策略私募基金,在短短一年内从募集的3000万元人民币亏掉97%,净值几乎归零,最终黯然清盘。这一事件不仅让投资者血本无归,也将操盘手召北与发行平台Matrixport推上风口浪尖,甚至引发了关于币圈投资生态的深刻反思。本文将以时间线为轴,抽丝剥茧般复盘柳园二号从风光募资到崩盘清算的全过程,剖析事件背后的成因、责任与教训,力求为这场币圈“吃瓜”大戏勾勒出一幅清晰的全景图。
一、从柳园一号到二号:神话的起点与隐患的埋藏
柳园二号的故事,离不开其前身柳园一号的光环。2022年底,币圈新秀操盘手召北(网名@Master_Jobber,外号“罩杯”)在Matrixport平台推出柳园一 rte号基金。这支主观期权策略基金规模虽小(净值据传不足100万人民币),却在短短134天内实现133.99%的惊人收益率,于2023年5月2日成功清盘。柳园一号的亮眼成绩,让召北一战成名,也为柳园二号的募集铺平了道路。然而,这颗耀眼的明星背后,早已埋下隐患:柳园一号的微小规模使其收益缺乏普适性,成功更多依赖于特定的市场环境,而非策略的稳健性。这一关键细节,在柳园二号的宣传中被有意无意地淡化。
2023年5月7日,借着柳园一号的东风,柳园二号在Matrixport平台高调上线。这支基金定位为主观期权策略产品,主投以太坊(ETH)期权,5 ETH起投,锁定期一年,目标收益直指“三倍”。其激进的设计令人瞠目:无止损机制,最大回撤不设限,要么赚到三倍收益自动清盘,要么亏光本金或锁定期满清盘。召北凭借个人信誉与圈内人脉,迅速募集到约3000万元人民币(折合2000余枚ETH)。投资者中不乏币圈大佬,如知名KOL“很大很大的橙子”(@0xVeryBigOrange),他投入40 ETH为召北捧场;还有早期BNB大户等资深玩家,纷纷被“三倍神话”吸引。然而,柳园一号的小规模成功能否复制到十倍规模的二号基金?这一问题在狂热的市场情绪中被选择性忽视。
二、过山车般的崩盘之路:时间线全解析
柳园二号的运行轨迹,宛如一场高风险赌局,从开局的信心满满到结局的满盘皆输,每一步都充满了戏剧性。
2023年5月中下旬:激进开局,风险初现
募集完成后,柳园二号迅速投入运作,召北主要在Deribit平台交易ETH期权。其策略高度依赖市场波动,追求高杠杆收益,却未设置任何止损线。这种“All in”式的操作逻辑,在牛市中或许能带来暴利,但在震荡或熊市中则脆弱不堪。起初,ETH价格小幅上涨,投资者对召北的信心进一步膨胀。然而,市场并未如预期般持续走高,潜在的风险开始悄然累积。
2023年中旬:净值重创,信任危机萌芽
运作数月后,ETH市场突遇一轮单边下跌。召北在其公众号无奈发文:“由于ETH连续自由落体式下跌,柳园基金仅用一周时间就抹去了此前牛市的全部涨幅,净值没了,仓位还在。”这一描述揭示了基金的致命缺陷:净值归零,但仓位依然死扛,毫无风控可言。投资者的不安情绪开始蔓延,部分人通过社群向召北追问策略细节。他多次现身解释,试图安抚持有人,但面对既定的巨额亏损,这些努力显得苍白无力。社区舆论风向急转,早期支持召北的朋友逐渐转为质疑,甚至在X平台上冷嘲热讽,称其为“归零大师”。
2023年下半年:持续阴跌,希望破灭
随着市场震荡,柳园二号的净值一路下探,几乎从未触及初始净值1.0,大部分时间在低位挣扎。锁定期未满,投资者无法赎回,只能眼睁睁看着本金蒸发。期间,ETH价格偶有反弹,但基金早已因前期亏空而无力翻身。正如币圈一句戏谑名言:“价格回来了,仓位没了。”投资者开始在群聊中调侃柳园二号为“归零基金”,甚至戏称“老师还有Plan C吗?”对召北的信任逐渐崩塌,社群内的嘲讽与抱怨此起彼伏。
2024年5月:清盘落幕,血本无归
接近锁定期一周年时,柳园二号的净值仅剩0.03(初始净值的3%),累计亏损97%。根据产品协议,净值跌至3%即触发提前清盘。Matrixport按规则清算,将残余资产退还投资者。例如,“很大很大的橙子”投入的40 ETH仅剩1.29 ETH;另一位投资者的7万USDT仅剩2000 USDT。绝大多数参与者的本金化为乌有。清盘过程中,Matrixport迅速与召北“切割”,传闻其在净值跌至谷底时已被解除合作,形同“开除”。至此,柳园二号的“三倍盈利梦”彻底破灭,成为币圈又一桩惨痛教训。
三、召北的陨落:从明星操盘手到众叛亲离
柳园二号的崩盘,不仅是资金的覆灭,也是召北个人声誉的滑铁卢。这位曾因柳园一号翻倍收益而风光无限的操盘手,在二号基金的惨败中经历了从天堂到地狱的坠落。
召北的崛起源于其敏锐的市场嗅觉与人脉号召力。柳园一号的成功让他成为币圈新星,柳园二号的募集很大程度上依赖他的个人信誉。许多投资者,如“很大很大的橙子”,坦言是出于朋友情谊才投入资金。然而,成也人脉,败也人脉。当净值一路下跌,昔日支持者迅速变脸,社群内的调侃与指责如潮水般涌来,有人直斥其“赌徒式操作”,有人戏谑“都怪小V(Vitalik),不怪老师”,将亏损怪到以太坊走势上。
面对质疑,召北并非毫无作为。他多次在社群解释策略失利原因,声称自己也投入200万人民币自有资金,同样血本无归,试图证明与投资者“共患难”。然而,这些辩解未能平息众怒。清盘后,召北从公众视野消失,Matrixport与其解除合作。传闻称,因巨亏与潜在法律压力,他已远走海外避风头。更有极端戏谑的帖子杜撰:“清盘当日,召北在曼谷家中吞枪。”虽是黑色幽默,却折射出其名誉扫地的凄凉处境。正如币圈一句狠话:“基金清盘之日,就是操盘手身死之时。”召北的事业与社交网络,在这场风波中双双“暴毙”。
四、Matrixport的失守:风控漏洞与信任危机
柳园二号的爆雷,不仅是召北的个人失败,也暴露了Matrixport平台的严重管理缺陷。作为吴忌寒创立的知名加密金融平台,Matrixport以“严格风控”自居,却在柳园二号事件中漏洞百出。
首先,平台的产品准入门槛极低。柳园二号的激进设计——无止损机制、允许100%亏损——在传统金融中几乎不可想象,却顺利通过Matrixport审核上线。“很大很大的橙子”直言,平台“阿猫阿狗都能发基金”的模式极为离谱。事实证明,Matrixport对操盘手资质与策略风险的审核形同虚设,缺乏实时监控与强制止损机制,直到净值跌至3%才被动清盘,投资者毫不知情。
其次,信息披露严重不足。柳园一号的小规模与二号基金的高风险特性,在募集时未被充分揭示。平台宣传聚焦于高收益神话,对极端风险的提示仅限于协议中的笼统条款。运作期间,净值数据的透明度也令人质疑,许多投资者表示难以获知基金的实时状态,只能被动接受清盘结果。
最后,Matrixport对事件的态度令人失望。清盘后,平台保持沉默,未公开道歉或推出实质性补偿,仅向投资者发放“加息券”作为“关怀”,引发质疑其“揽储嫌疑”。这种处理方式进一步动摇了用户信任,不少人直言“韭菜的命也是命,Matrixport不敢再碰”。
五、社区的狂欢与反思:瓜田众生相
柳园二号清盘的消息传开后,币圈社群掀起热议,KOL与吃瓜群众的评论形成了一场舆论狂欢。“很大很大的橙子”自嘲其40 ETH缩水至1.29 ETH的“血亏之旅”,戏称要用这1.29 ETH“赌一把末日期权”翻本,同时吐槽Matrixport的低门槛模式。“无产阶级和尚”(@xiaoheshang2025)则以辛辣金句总结:“币圈基金清盘之日,就是操盘手身死之时。”社群内,投资者情绪复杂,有人怒斥平台与召北的不负责任,有人自嘲“怪V神不给力”,将悲愤化为段子。
第三方评论也为事件增添了维度。橘猫实验室发文质疑Matrixport风控不力,呼吁平台善待用户;有自媒体反思以太坊生态,指出“价格不涨,一切故事皆空”。这场风波在X平台、微博、微信等渠道持续发酵,既有幸灾乐祸的围观,也有对风险教育的理性呼吁。柳园二号成为币圈“瓜田”中的一颗苦果,为投资者敲响了警钟。
六、维权的困境:自担风险的残酷现实
柳园二号清盘后,投资者除了在社交媒体吐槽,鲜有实质性维权行动。这背后既有币圈“输了认栽”的文化使然,也有法律追责的现实困难。产品协议中明确的投资自担条款,让Matrixport在法律上难以被追责;平台境外运营的属性,也增加了跨境维权的难度。少数大额亏损者曾私下咨询律师,传闻召北因担忧法律后果而离境,但集体维权至今未见成果。Matrixport的沉默态度,更让投资者感到无门可诉。
七、结语:币圈狂欢背后的冷思考
柳园二号的崩盘,是币圈逐利狂热与市场无情的缩影。从风光募资到血本无归,这场不到一年的过山车,不仅吞噬了3000万元资金,也击碎了召北的职业生涯与Matrixport的信任基石。它提醒我们,高收益的背后往往潜伏着高风险,而平台的风控缺失与投资者的盲目追捧,共同酿成了悲剧。
币圈从来不缺神话,但神话的尽头往往是现实的冰冷。柳园二号的教训告诉我们,投资需谨慎,风控不可少,信任需审慎。在Web3的浪潮中,唯有理性与敬畏市场,方能在这片充满机会与陷阱的土地上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