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

两天暴涨20倍,血洗千万空头!MYX从颠覆Hyperliquid到收割合约赌徒

2025年8月,加密货币MYX在72小时内暴涨近20倍,从0.1美元飙升至2美元,引发市场狂热。其背后的MYX Finance凭借“链抽象”技术吸引大量投机资金,但链上数据暴露流动性不足和潜在抛售风险。尽管机构背书和通缩模型推高价格,但暴涨后迅速回调50%,凸显加密市场投机性与技术落地的不确定性。

SEC声明流动性质押不被视为证券,DeFi与华尔街的资本重构时刻

2025年8月,美国SEC发布《流动性质押活动指南》,明确特定场景下的流动性质押代币(LST)不构成证券发行,为以太坊、Solana等公链质押生态提供合规依据。SEC认为质押收据代币(如stETH)仅作为所有权凭证,不触发豪威测试,并豁免Lido等协议注册要求。这一决定推动机构入场,催生质押即服务(StaaS)趋势,使流动性质押成为DeFi重要流动性引擎,同时加速LST衍生品市场发展。

链上央行梦碎,现在的Meta只想做分销

Meta最初推出Libra稳定币并非为了支持Web3,而是试图构建一个类似央行或IMF的全球金融体系,但遭到监管强烈反对。项目历经多次妥协后,最终以出售资产告终。2025年,Meta调整策略,放弃自主发币,转而通过支持USDC等合规稳定币切入支付场景,专注于账户系统和资金流控制。这一转变虽减轻了监管压力,但仍引发对其潜在金融风险的质疑。随着《GENIUS Act》明确稳定币发行边界,科技平台转向流

读懂ETH财库操作重点:不在持有,而在质押

多家上市公司正将ETH作为财库资产,从“持有”转向“质押”,推动ETH价格大幅上涨。BitMine、SharpLink Gaming和The Ether Machine成为ETH储备前三巨头,分别持有83.3万、49.9万和34.5万枚ETH。SharpLink率先全仓质押ETH,获得可观收益,而BitMine则通过融资大举买入ETH。ETH质押不仅提供3%-5%的年化收益,还能促进以太坊网络去中

都2025了,VC不想再投加密原生项目

2025年加密货币迎来主流化,美国《GENIUS法案》明确稳定币监管,推动机构采用。加密技术从“原生项目”转向“融合项目”,即传统领域结合加密技术。加密原生产品依赖极少数核心用户,需持续创新以保持竞争力;而融合项目更关注传统市场规模和商业逻辑。加密行业成熟化促使创始人类型多样化,下一阶段成功将来自深度行业理解与市场策略的结合。

翻了12年垃圾场后,这个男人选择放弃9.2亿美元

英国计算机工程师James Howells在2013年误将存有8000枚比特币(现价值约9.2亿美元)的硬盘丢弃。此后12年间,他多次尝试搜寻但遭当地议会拒绝,最终于2025年放弃并转向发行锚定丢失比特币的代币Ceiniog Coin。尽管他声称"加密货币已获胜",但该代币并无实际资产支持,前景存疑。

从高收益到潜在崩盘:一文解构 USDe 激励背后的逻辑链

2024年稳定币市场迎来创新变革,Ethena Labs推出的合成稳定币USDe凭借“无需法币支持”机制迅速崛起,市值突破80亿美元。近期其与Aave合作的Liquid Leverage活动提供近50%年化收益,但背后隐藏结构性风险:依赖ETH价格、资金费率及外部激励,若市场转向或激励终止,可能引发流动性压力与锚定挑战。USDe模型在牛市中的稳定性仍待考验。

中位数的陷阱:JELLY如何操纵标记价格引爆Hyperliquid的清算骨牌?

Jelly-My-Jelly 事件中的攻击者并未依赖复杂的合约漏洞或加密学手段,他们只是识破并利用了标记价格生成机制的数学结构性缺陷 —— 小数据源、中位数聚合、流动性碎片化,并且集合市场的清算机制来运作。这种攻击不需要精妙的黑客技术,只需要合理的市场操作和对协议逻辑的深刻理解。